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物質欲望無限飆高。想要的遠遠大過需要的,花錢買開心,花光很傷心,辛苦賺來的錢拿去促進社會經濟,卻沒有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家中或多或少堆滿了未拆封的新衣服、鞋子、明明有很多衣服沒穿過,但看到新衣服卻又忍不住要買,衣服非當季不穿,但換季大拍賣就又失心瘋的掃光花車,周年慶這麼便宜不買對不起自己。快時尚的衣服便宜又好看,前幾天剛買一件類似的,但這麼便宜不如多買一件吧。

半夜肚子餓跑去買泡麵,吃完了才看到櫥櫃裡還有兩碗。去超市本來只想買個飲料,突然看到買一送一,沒思考是否吃得完,被特價這兩個字沖昏頭,不知不覺就結帳帶回家,冰箱一打開才發現上次特價買的牛奶還沒喝就已經放到過期。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食衣住行育樂每一樣我們都花了太多冤枉錢。

我在許多不同度假村工作,飯店餐廳經常是自助餐式,一整排美味佳餚任君挑選,吃到飽的用餐方式,常常見到客人滿桌子剩菜,而且有的根本就是拿去放在桌上當裝飾的,餐點連碰都沒碰過,飯店基於食物安全衛生,只能拿去丟掉,每天浪費了幾十公斤的食物習以為常。

這天我休假跑去浮潛,剛下水就看到廚餘回收船,我索性上岸跑去跟船長聊天,我問他:你在運甚麼東西,他說是廚餘,每兩天來收一次,平均每次有15~20桶,接著我看到車子運來一桶又一桶的廚餘。我以為吃剩的東西才稱作廚餘,走近一瞧,一桶桶完好如初的食物,一條條完整的漁獲,整條麵包還有整顆好好沒動過的蔬菜水果。

不說你不知,當時我所在的地方是在馬爾地夫的南端,接近赤道。天氣一有變化,交通中斷,船取消飛機停開已見怪不怪。物資取得困難,補給船一周只來一趟,單程最快要三天,來回就是六天,一天做食物及物資補給,船上保存食物的設備不夠完善,經常蔬菜水果一上島就有一半已經壞掉。一些基本的民生物資如衛生紙常常缺貨,員工商店貨架經常空蕩蕩,因為船進不來,至少得再等一周。

在一個這麼偏遠的地方,島上因住客率每天不一樣,客人與員工加起來平均每天有400人,所有人每兩天會產生15~20桶約汽油桶大小的廚餘,多麼驚人的浪費量。

德國人有句諺語說:你的眼睛比嘴巴大,是用來形容讓眼睛吃大餐,多到吃不完。華人年年有餘的觀念,請客要氣派,點餐一定要點很多,多到吃不完才顯得氣派大方不失面子。去吃到飽的餐廳,點菜點到吃不完,滿桌子沒動過的餐點,心想,反正是吃到飽,無所謂,不點白不點,不拿白不拿。不喜歡吃,吃不下,不好吃,不想吃種種的理由,彷彿不多拿就是吃虧,結果就是食物資源被浪費。

全世界有1/3的食物被浪費掉,價值約7500億美金,蔬果類、海鮮魚類、穀類、乳製品與 肉類,只要減少25%浪費的比例,就能讓全世界的人都吃飽。

美國生產的食物有40%被丟棄,每年浪費6000公噸的食物,價值約1620億美金,其中有超過一半約3200公噸的食物被埋進垃圾場。浪費糧食的缺點不只是浪費金錢,同時也造成嚴重的垃圾問題且大量的碳排放。廚餘處理的過程必須使用大量的水、肥料及土地,各州政府得花上15億美金來處理,這些不只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還有環境維護成本,既不經濟又不環保。

台灣人每年製造2200萬噸廚餘,平均每人每年產生近100公斤,這些被浪費掉的食物可以做成40億個便當。一年丟掉3.6噸的食物,這些浪費的食物足夠讓低收入戶吃飽20年。

每天都會進去的便利商店、量販店的食物,即使仍新鮮可食用,過了打烊時間就直接進廚餘桶。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情形且與日俱增,因此英國開了一間廚餘餐廳(Pay-as You Feel Café),所有餐點食材都是來自超市或餐廳的隔夜食物,餐廳內沒有菜單也沒有價錢,吃飽後自己隨意捐贈,所得也捐給公益。

丹麥有了NG食物餐廳以及NG超市(WeFood),專賣那些口感不差但賣向不佳的食物,不讓食物因外表差就進廚餘桶。德國開始設置一百多個食物分享站,其中一半只有冰箱,也是讓人自由取用,你不需要的食物放進冰箱,提供有需要的人取用並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這些都是為了提醒人類珍惜食物並減少浪費。

Take all you can eat but eat all you take. 這是我每天吃飯就會看到的標語,自從我親眼看見有多少食物被浪費後,我開始只取所需,吃不夠就走第二趟,不確定喜不喜歡吃就先拿一個,吃了覺得喜歡才再取,不合胃口就把盤中那一個吃完。

希望下次你進行任何消費行為前,仔細想想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我們每種消費都是選擇未來的生活方式。我總相信地球有個平衡,當某個地方的某人浪費食物也就代表另一個地方有一個人下一餐得餓肚子,這個世界有足夠的資源,只是分配不均,才會聽到肥胖人口過多的同時也發現飢餓人口增加。若我們持續浪費提早消耗掉未來的食物,不就是告訴自己未來準備吃空氣。

arrow
arrow

    瘋潛雪Va潛進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